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文化故事

首页 二航文化 文化故事

老阮的“一天四次”

发布时间:2021-01-28阅读次数:

“36.7度!”老阮一边刷牙,一边从腋下取出体温计。“唔,比昨天高了0.1度,啥情况?”老阮皱着眉头。前几天阴雨连绵,今天天气有所回暖。“估计是天气原因。”他思索。

阮志能是中交二航局武汉武大高速公路项目检测组的负责人,大伙儿习惯称他“老阮”。

“今天的工作是二工区的墩柱平面位置放样。”阮志能边走边想。正思量间,一声叫唤打断了他的思路:“老阮,量体温。”原来是检测组门口负责防疫登记的办公室员工袁恋雪。“哦,好。”阮志能伸出了手臂。袁恋雪用体温枪“嗞”了一下,“36.3度,7点45分。”袁恋雪认真在防疫记录簿上登记。

一切正常,比早上自测温度还低,阮志能松了口气,用门口的消毒洗手液喷了喷手:工地事情多,不能在这个时候身体出幺蛾子。

走进办公室,一股消毒水的味儿马上飘进了阮志能的鼻孔,这是昨天下午几个同事集中消毒留下的气味。“真不错,每天下午都会对办公区域进行全面消毒。”虽然有点刺鼻,但这味儿闻着让人放心,阮志能笑了笑。

扒拉完早餐,他戴上口罩,和几个同样戴着口罩的同事赶往二工区。车程需要半个多小时,车上两个小伙子开始唠嗑:

“最近石家庄不太平。”

“据说已经出现了好几百例新冠肺炎患者。”

“咱武汉可不能再出什么情况!”

阮志能接过了话头:“那哪能呢?就从咱们工地的防疫措施来说,就控制得十分严格,大伙儿都放心吧。”

工地大门口,几个安全值班员正在值守,看见阮志能他们到来,早就准备好了体温枪和消毒液:“老阮,洗洗手,消消毒,测量一下体温。”这一次,阮志能的体温是36.4度,安全值班员照例记在登记簿上。

工地上,墩柱林立,机器的轰鸣声老远就传进了阮志能的耳朵里。项目正处于大干快上的关键时期,桥梁建设为重中之重。全线大大小小的桥梁32座,接近30公里,仅中交二航局负责的标段,检测组就需要对1200多根桥墩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和桩基定位进行测量,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

阮志能扶了扶口罩,和同事们在2号墩柱下开始墩柱平面位置放样。往常这工作,至少要安排三个测量员和两名工人才能完成。但阮志能他们研究发明了一个新的测量定位装置——在棱镜三脚架的一条支架上,多加装了一个横着伸出去的连接杆,在测量时,站在钢筋笼外,只需把连接杆伸入钢筋笼中心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攀爬10多米高的钢筋笼,作业的安全性有了极大保障。利用这个装置,只需两个测量员和一名工人,甚至不需要工人就可完成一个墩柱的测量。“原来测量一个墩柱需要15分钟左右,利用这个新装置仅需7分钟。算下来,全线1200多个墩柱,可节约140多个小时呢。”阮志能有些得意。

冬季疫情防控下,这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聚集。

测量完10多根墩柱,午饭已经送到工地。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的送饭师傅老赵,把打包好的盒饭送到阮志能手中。老阮解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袋子,打开一次性饭盒:“板栗鸡,红烧肉!”这是阮志能最喜欢的两道菜。

太阳西斜,他和同事们准备回去了。在出工地大门时,安全值班人员再一次测量了他们的体温。进入检测组办公区域时,袁恋雪仍然一丝不苟地测量了他们的体温。随后,袁恋雪要把当天的防疫登记信息资料拍成照片,上传到项目部和检测中心本部。

“今天测了四次体温。”阮志能掰着指头算了算,此时,一股新鲜的、熟悉的消毒水味儿再度飘进了他的鼻子。不远处的检测组院子里,有同事已经背上了喷雾器,开始今天的消毒工作了。他身后的围墙上,悬挂着一条醒目的标语:防疫建设两不误,两手抓牢两手硬。(莫雨)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