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大合力

发布时间:2022-06-27阅读次数: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艘“全球之船”如何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习近平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心系人类前途命运,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以坚定的大国担当,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回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历史的年轮,常在重要的时空节点,吹响令人奋进的思想号角。

在双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多次深刻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路径。从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时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体路径;从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到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迈向实践,路径日渐清晰,内涵日益丰富,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

从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到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共迎挑战、共谋发展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强大合力。

掷地有声的中国主张,激荡起全球回响——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面对持续的冲突动荡、饥饿贫穷、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对命运与共的感受更为强烈,“我们应当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敦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利益采取行动,“符合我们这个动荡时代的需求”。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足迹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赞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以实际行动履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共建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显著改善当地民生福祉;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帮助有关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发展事业前进,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

当前,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倡导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各国聚焦发展、共同发展凝聚共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5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致辞中提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从全球安全倡议到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中国方案为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了方法路径。

“坚持对话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时代强音。”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表示,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展现出促进全球合作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韩国东亚研究所所长禹守根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合作共赢和多边主义,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为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事实不断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面对共同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共赢共享、发展繁荣、健康安全、互尊互鉴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记者杨迅 李琰)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