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再次见到张俊是在中交二航局湖北利咸高速项目三工区的食堂。正值午饭时间,当大家谈论起“人生”这一话题时,35岁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他是“救火队员”
“张俊,你明天必须到利咸项目报到!”这一天,张俊再次接到二航局五分公司测试中心的电话。而对于张俊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这样急迫地催促了。
张俊说,自己是跑在“火线”上的人,经常接到急难险重的任务。2023年9月,抵达利咸高速项目后,他才发现这一次“救火”却远比想象中难太多。
“5个合同没有完成流程、334份外委报告没有取回,一个半月后就要浇筑的预制T梁、连续梁的混凝土配合比现在还没确定……”到岗第一天,扑面而来的工作让张俊头皮发麻。
没有片刻休息,他立即投入“战斗”。面对困难,张俊抓住了保证施工节点这一关键,立即投身到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中,同时通过大量沟通,了解到其他各项工作的具体进展,开始了“白天在外跑,晚上在试验”的艰苦征程。
9月,恩施天气极为恶劣,几乎每天都下雨,加之山路崎岖难行,每去一趟业主单位,光车程都需要5个小时。他每天早上8点出发,下午1点到,再回到项目部已是深夜,刚到项目部的第一个月,他几乎每天都在这么跑,本就瘦弱的身体看起来愈发孱弱了。
“自从张俊来了,我这辆皮卡车算是受罪了。除了发动机,其他所有零件都换了个遍,一半都是消耗在张俊奔波的路上。”司机老何笑着跟大家开玩笑说。好在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协调,终于和业主单位达成共识,完善了相关手续,没有延误材料款计量,也没有影响实体质量和施工进度。
距离预制T梁、连续梁浇筑时间越来越近,试验室门口也堆满了试件,这压得张俊喘不过气来。他紧蹙着眉头,盯着混凝土搅拌机,神经仿佛都在跟着眼前的水泥、碎石在搅拌机里搅动。
在设计试配80余套配合比后,终于调配出满足现场需要的配合比。这让试验室全体人员顿感轻松了不少。
“俊哥真不愧是咱们试验中心的‘救火队员’,如果没有他,这进度至少要落下一半,但我们是真心不希望他再‘救火’了!”项目部试验室副主任何川说道。
永远的“二师兄”
如果说“救火队员”是张俊的“短痛”,那么技能比武则是张俊的“长痛”。
参加工作以来,张俊先后参加了省、市、公司、分公司等各级试验技能比武竞赛6次,却无一例外,无论是单项还是集体全部都是第二名,这让他喜获“二师兄”的美誉。
当同事调侃道,你为什么每次比赛都是第二名时,他笑着说,这就叫承上启下。这不,在前不久湖北交投利咸公司组织的利咸高速项目全线2024年试验检测技术比武中,他带领的队伍又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百年老二”的称号,又一次在他心中激起了涟漪,同事们都说:“明明有实力拿第一,却和性格一样总是很低调。”
但这个“百年老二”,干得绝对是第一的活。他总是跟身边年轻的试验员说:“苦和累是绝对会有的,无论如何我们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曾连续奋战100多个日夜,成功通过采取双掺掺合料、更换专用高性能减水剂、自建料场、生产工艺调整等举措,解决了自建料场试配C50及以上标号混凝土的难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了施工成本。
善于钻研的“俊哥”
无论是不折不扣的“救火队员”,还是逃不掉的“二师兄”,彰显的都是张俊的个人实力。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那股爱钻研的韧劲儿。
2010年7月,他被调入西宝客专岐山轨枕厂,全面负责轨枕场取证相关试验检测工作,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轨枕场,万事都靠摸索。当时,人员、时间极度紧张,他带着3名试验人员,在15天内成功解决了混凝土施工困难和成本控制的问题,这也让他“一战成名”。
2013年,在西成客专,他负责大秦岭高风险隧道混凝土生产及质量控制,由于河砂运输路况差、成本高,他和团队经过反复观察及检测,摸索出水洗机制砂的性能特征,成功解决用砂短缺的问题。
2017年,他调往京哈高速长余四工区担任试验室主任。按照当地施工要求,必须以玄武岩为原料,但整个吉林只有一家生产玄武岩的厂家。他带领团队对当地的各类石料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最终成功筛选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安山岩。
每一次应对挑战,张俊总是一往无前。“在他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只要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有一种不干成绝对不会放弃的韧劲儿!”有10年共事情谊的“战友”王禄锋说。(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