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文化

成建文苑

成建文化>成建文苑

30年理想澎湃,30年初心不改——父亲修路历程记

发布时间:2022-06-19阅读次数: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去了,留守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这条路的硬化原本以为在我这代人是无法实现的,却没成想现在一条亮堂堂的水泥路直接打到了家门口,瞬间觉得有一种幸福来得太突然的感觉,这也多亏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地对交通局领导说道。

石榴是老家会理的地理标志性水果,它占据了全村95%以上的收入来源。而运输石榴的盘山公路一到雨季就是一个个泥塘埂,车辆根本无法正常通行,恰巧在路况最差的时候也是石榴采摘的关键时期。村里连年因运输不便使得石榴滞销而给农民造成不必要损失,这样的惋惜是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给石榴铺就一条出村坦途多年以来一直是父亲不懈追逐的理想。

听奶奶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家家户户都还是种的粮食,出行只有一条荆棘遍布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骡马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大伙发现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石榴有很好的市场,但谁也不敢先打破传统农耕“以粮为纲”的思想去率先扩大种植规模。为了打通这条“致富路”,年仅20岁的父亲不顾众人的质疑和家人的反对,大胆地提出了发展石榴种植业的想法,并且挑起了修路致富的大梁。在他的主导下,1992年一条盘山公路结束了村里不通车的历史,但这条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

记得每年暑假正好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上学时每到暑假都要帮衬家里采摘。那个时候一遇到下雨车辆无法到达就只得用箩筐手提肩背,记忆中双肩被背箩勒得红肿,双腿关节被压得隐隐作痛。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全村人一起推拉拖拉机的场面,“一、二、三、起!”的口号喊得振聋发聩,闲聊时大家都在感慨交通的重要性。

随着收入的增加,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纷纷扩大规模。父亲也意识到泥巴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对道路进行修缮。他提出要把路修到果园边上,保证雨天车辆也能正常通行的建议,这就要对原道路进行拓宽、延长和铺设沙石。集资问题好解决,但占地问题经多次协商始终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在僵持不下时,父亲提出以家庭实际人口和耕地面积为标准进行均摊,采取以地换地和出资购买的方式才得以解决。在他的斡旋和推动下,2009年一条沙石路让村里告别了雨天不能行车的时代。

沙石路修修补补天晴下雨都勉强能通行,时间久了他发现雨水一冲刷,车辆一碾压后两三年就得重新铺一次。铺设沙石路况虽有改观,却也是劳民伤财且治标不治本,从长远来看只有硬化才是长久之计。于是为了硬化道路,他每次在大会小会上都是“豁出老脸”的反映路况问题、“屡败屡战”的争取硬化名额……。

2017年时,原本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名额,却因部分资金需要村民集资而不了了之。但倔强的父亲从未放弃,或许是因为吃过交通不便的亏,修路情结才如此强烈,但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2021年底,当再次争取到了名额,大家都沉浸在喜悦和憧憬中时。另一村落又因集资问题打起了“退堂鼓”,两个村落唇枪舌战的打起了“口水仗”。在其他乡镇的激烈“争夺”下,眼看又要化为了泡影。为避免再发生先前的悲剧,父亲一边死死地抓住项目不放手;一边做起了几十户人家的思想工作,经常饿着肚子熬着夜还四处碰壁受气。

奶奶劝说道:“该说的也说了,该做的也做了,这路这么多年修修补补也过来了,实在不行咱就不修了吧!”

父亲回答道:“王老者快80岁了,为了修路不惜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我们真的找不到放弃的理由。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再错过了,即使遇到再大的阻力也得咬牙坚持。”

终于,在他的坚持下说服了另一村落出资,且带头让本村村民大力支持,今年5月,随着最后一张养护膜的拆除,道路正式建成通车。他用了30年的坚持和行动实现了自己所追逐的理想,我相信他将会用余生来守护这条他为之奋斗30年的道路。(张荣禹)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