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文化

成建文苑

成建文化>成建文苑

五月的花海:高原上的“格桑花”

发布时间:2021-05-18阅读次数:

重峦叠嶂,皑皑雪山,汽车行进在四川西北高原南端漫长的峡谷地带,经过近7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远离了城市喧嚣如世外孤寂之地般的四川大渡河项目,也是公司目前唯一一个高原项目。

2021年元旦后,根据工作安排,我跟随公司党建考核慰问工作组第一次走进了公司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大渡河项目。没到项目前我只知道项目“海拔高、环境劣”,等我实地走到现场,我才深感这两个词语的概括是如此的苍白。在项目短短两天的时间,我就体验到了“黄沙碎石裹着鞋,忽冷忽热不适应”的生活状态,而我们有20余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员工们每天都“适应”着这里的一切,与高原上恶劣的气候、瑰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了一体,就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把城建人“城人之美,建者担当”的最美情怀奉献给了这宁静而巍峨的雪域高原。二航局“海星奖”优秀员工张荣禹便是这批扎根在大渡河项目80、90后青年的代表,他们性格如格桑花般坚韧,笑容像格桑花一样灿烂,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建设者的使命与担当。

用行动践行承诺


2019年7月,24岁的张荣禹从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加入到城建公司,在新员工培训临近结束时,新员工们都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等待项目分配,面对当时才中标不久的大渡河项目,大家都望而却步。想着项目地处高原山区,交通不便,昼夜温差极大,条件艰苦等种种因素,大多数新员工都在祈祷自己千万别“中奖”被选派到大渡河项目。唯独张荣禹主动找到了人力资源部,充满信心的说“我不怕苦,我能坚持呆下去,我从小在四川凉山的小县城长大,那里一样是艰苦地区,我家也住山上,我能适应。”就这样张荣禹跟随项目团队到康定脚木足乡“安营扎寨”成为了项目首批员工。尽管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初到项目,对高原生活的不适应依然让他难以忍受。在项目,冬季最低温度将近零下20℃,紫外线强度也是城市平原地区的2-3倍,不少员工还出现了缺氧、头痛头昏、失眠、流鼻血等高原症状。而且当时项目刚进场,驻地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也都还不齐全,加之交通不便,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项目条件极其艰苦。

面对这一切,刚参加工作的张荣禹内心泛起了嘀咕,“我真的可以坚持下去么?”项目领导看出了这位小年轻的心思,在项目新员工座谈会上,特意安排张荣禹作为新员工代表,谈感受说想法,鼓励他将自己的困惑和不安都表达出来。项目领导鼓励他:“项目再难也拦不住城建人战胜困难的决心,风景再美也美不过青年人的激情与奉献。”在项目领导的鼓励与关怀下,张荣禹重拾信心,坚守承诺,到项目工作快两年,回家不到五次。

用信念奉献青春



张荣禹在项目主要负责综合办的工作,在项目党支部“三会一课”的耳濡目染下,他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还兼任了项目团支部书记。为助力项目安全管理、技术攻关,张荣禹在党支部的指引下联合17名青年员工组建成“雪域先锋”青年突击队。当项目驻地旁的神山村悬索桥因汛期强降水差点被冲毁时,项目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封锁桥面,调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积极开展抢险工作,连续4天奋战,最终保住了脚木足乡100余名村民的唯一通道。项目因驻地偏僻,交通闭塞,长期面临蔬菜运输成本高、不新鲜等问题困扰,农村出生的张荣禹提出了利用项目驻地旁的荒地自给自足的想法,在项目青年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连续两年开展“春耕”活动,在高原石头地里种出了蔬菜,为项目员工的“食”做好了后勤保障。为营造项目“家”的氛围,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张荣禹积极向党支部建言献策,为项目增设篮球场、乒乓球桌、员工活动室等,定期组织青年员工爬山郊游,与当地藏族同胞锅庄联谊,以自身行动带动项目青年热爱项目,投身到项目施工生产之中。

高原风吹日晒的生活在张荣禹他们这帮像格桑花一样坚韧的80、90后们身上刻下了成熟的痕迹,强紫外线下晒得黝黑的皮肤和因奔走在一线而沾上了泥沙的工作服,成了他们的标配,他们就像那高原上一朵朵顽强成长、努力绽放的格桑花,组成了一片五月的花海。(张秋田)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