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业务动态

项目法务与业务融合问题漫谈

发布时间:2024-05-07阅读次数:

工程项目法律风险点多,做好法业融合能更好防控法律风险。

一、法律+合同,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首选项。

合同是项目经济管理的主线,没有合同就无法形成收入和支出,大多数法律风险也会由合同引发。首先,承包人中标项目将会与发包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得好不好能决定这个项目是否有盈利空间。发包人穷尽用语,希望将所有风险都交给承包商;承包人想方设法,希望发包人少些苛刻的条文。其次,建筑企业通过招议标会与供应商签订分包(采购)合同,签得好不好直接决定项目成本管理。承包人想将风险转嫁给分包商、供应商,但是大多数分包商、供应商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如果在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有法律的深度参与,从招投标阶段就提找出法律风险点并参与合同谈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依据法律收集整理履行过程资料、准找变更索赔机会,在合同履行完毕后依据法律整理归档合同资料,就能尽可能多地防控风险、降本增效。

二、法律+成本,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备项。

发包人希望承包人为自己提供质量更优、工期更短、体验感更好的产品,必然对承包人严加监管,通过各种手段逼迫承包人不惜代价的投入。承包人追求价值最大化,更希望通过诚信履约为发包人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产品,这需要做好成本收益分析。在博弈中,都会反映到最后的成本控制上。如果有法律深度融入,会将成本控制的薄弱点看得更透些。尤其是当发包人超出合同约定的要求增多时,利用法律的手段适当地拒绝发包人的不合理要求,或是争取到更多变更索赔的机会,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释(一)》第二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另行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价款等实质性内容,与中标合同不一致,一方当事人请求按照中标合同确定权利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若是发包人要求承包人签订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合同,都会增加承包人的成本,承包人可以依法拒绝,或是请求法院支持其诉求。

三、法律+财务,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选项。

财务犹如工程项目的血脉,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风险最后都需要靠金钱来解决。一个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如果没有财务凭证作为最直接的证据支撑,收付款的真实性都无法核实,这样的案件就无法想象会有多大的风险。财务风险和经济类法律风险如影随形。法律与财务融合,就能起到互相支撑的作用。《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财务凭证不论是作为“书证”还是“物证”亦或是“电子数据”,都能让当事人在关键时候摆事实讲道理显得有理有据,让经济类的法律风险得到有效支撑。

四、法律+质量,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常规项。

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必然会诱发法律风险,小的质量问题可以修复,大的质量问题可能需要返工,工程完工之后还有质量缺陷修复期,很多合同约定的工程使用寿命100年更是给建筑企业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质量要求。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建筑企业往往难辞其咎。法律与质量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工程建造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释(一)》第11-18条,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承担予以规定,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发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应当承担过错责任:(一)提供的设计有缺陷;(二)提供或者指定购买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三)直接指定分包人分包专业工程。”当发包人存在上述情形造成承包人施工的工程质量缺陷的,承包人即可要求发包人承担过错责任。

五、法律+进度,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常选项。

如果项目进度管理好,会适当提前施工工期,能降低项目成本;如果进度管理混乱,会导致工期延误,会触发施工合同中工期违约条款,不仅导致发包人的索赔,而且导致分包商的索赔。对建筑企业而言,能够找到的外部因素越多,越有可能避免自身陷入违约责任条款的风险,越有可能开展索赔。法律与进度深度融合,既能让建筑企业合理铺排工期,又能更好利用外部因素的影响为建筑企业争取到更长的工期,甚至还能获得工期与费用的索赔。如《民法典》第八百零三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设备、场地、资金、技术资料的,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请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就给承包人要求顺延工期并请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提供了法律依据。

六、法律+人资,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易错项。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错的业务管理工作,因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各类社会保障法律和政策非常庞杂,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诱发劳资纠纷、工伤保险待遇的纠纷。例如,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工人的各项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工程总承包单位要严格遵守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规定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规定,要监督分包商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劳务)合同,要代为发放建筑工人工资,要为分包商的农民工购买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保险,项目部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好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收集相关的资料:建筑工人与分包商的劳动(劳务)合同、身份证复印件、分包商委托支付建筑工人工资的授权委托书、建筑工人工资发放清单以及每名建筑工人的签名和按手印,等等,就可能在建筑工人讨薪、工伤保险理赔等方面陷入被动,就可能陷入建筑工人被认定与总承包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等法律风险之中。如果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就能在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细节方面更加注意,就能帮助项目人力资源主管更加全面细致地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就可以有足够完整的证据资料作为支撑,避免企业陷入纠纷的沼泽。

七、法律+环保,是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易漏项。

随着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作为管理相对粗放的建筑企业,可能会对工程施工的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如果不够注意,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重视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施工管理,就能避免被投诉或处罚,就能够在工程建设中成为绿色建造的典范,成为生态环保的样板。(陈孝凯)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