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这人谦虚实诚,能吃苦,技术好,我们都信得过他呢!”聊起老俞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夸赞着。老俞名叫俞荣海,今年已过知天命年纪,初进中交二航局三公司时,一米八的瘦高个儿总是迎着一张笑盈盈的脸庞,让人如沐春风,好似无论请他帮什么忙,他都能满足你。
老俞作为一名专职履带吊司机,先后在南京新生圩港码头、上海5.3标合流污水等工程从事吊装作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然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独当一面的操作手。
1992年,他被指派到射阳港电厂码头项目,负责陆上打桩施工作业及人员管理,这对老俞来说是个新领域,更是新挑战。一方面要解决桩机拼装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协调作业人员相互配合,按期完成施打任务。
从一名操作手到一名现场调度,这样的角色转换,让他既忐忑又兴奋。老俞不敢懈怠,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带领班组人员查阅技术资料,请教行业前辈,商讨解决方案,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那一年,老俞28岁,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进阶。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发展也受到波及。那时,公司承接项目不多,亟需一两个品牌工程来振奋人心,老俞受命参与了黄骅港一期北防波堤的建设。这是二航局首次在北方开阔海域构筑半潜式防波堤,工程规模大,所需砂石料抛填总量达54余万立方米,施工区域与陆地无通道,需乘坐约10公里的交通船出海,属于“孤岛式”作业,且施工水域涨落潮水流湍急,对施工船舶驻位影响较大。
面对如此艰苦的施工作业条件,老俞将黄骅港的潮汐表背得烂熟于心。潮落时,他根据GPS测量定位进行砼胸墙模块吊装作业,潮起时,则和衣而睡,养精蓄锐,一天四潮,如此循环,从无间断。就这样,老俞用单台吊车完成了测量平台搭设,攻克了栅栏板技术难关,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还获评二航局技术能手和项目部劳动立功竞赛一等功。
当被问起在黄骅港的艰苦岁月时,他双手环膝憨笑着说:“还好,还好,不算苦,只是工作时间不由人定,习惯了就好。公司那会儿也艰难,很感谢领导将我派去黄骅港,施工虽难,可收入也高啊,年轻人吃点苦不算什么的。”那一年,老俞34岁,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进阶。
企业改革攻坚,挑战继续升级。2007年,公司承建的南通洋口港人工岛三期围岛工程中有水上钢板桩施工,施工区域位于人工岛北部,该海域潮型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潮差大,水流湍急,施工条件恶劣。三公司设备处临危受命,组建了一支以设备处主任为组长的工作组,奔赴人工岛一线,老俞作为资深调度,也参与其中。
有了黄骅港的工作经验,此次海上施工,老俞显得成竹在胸。他知道,海上作业,条件艰苦,他的首要工作就是安抚班组成员,让他们尽快接受并适应“特殊”的工作环境。他分享自己曾经用海上日出、潮起潮落、满天繁星的自然景象来排解枯燥生活的经历,教会他们如何克服晕船、晕吐,使工作组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有条不紊地进行钢板桩作业。
克服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组还面临着技术难题。传统的外海打桩船及钢板桩施工方法无法适用于外海无遮拦、潮差大、水流湍急的深海水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项目部和设备处全体参建人员的努力下,设计出了一套外海人工岛双吊机打桩船拼桩和压桩施工工法。在此基础上,老俞采用24小时滚动作业方法,三根钢板桩为一组进行锁扣加工,以成品钢板桩的形式打入海底,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200多根钢板桩施打任务。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后期他还参与了靠船桩施打、抛沙等作业任务。“金牌调度”的称号由此而来,那一年,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三次进阶。
老俞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勤恳尽责,而谈及家庭,他却有着不可言说的愧疚。他和妻子,一个开设备,一个干测量,家里的老人小孩难免会有顾及不上的时候,女儿自初三起,一切学习生活起居都是自己打理。女儿的懂事乖巧、自立自强,让作为父亲的他深感安慰。女儿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建设国家,总要有人做出牺牲,爸爸,你是最棒的。”如今,老俞已有外孙绕膝,退休后尽享天伦。
虽然老俞退休了,但是他曾经带过的徒弟依然在公司各个岗位上发挥光和热,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延续着“金牌调度”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精神。(高媛)